【腾讯云】云服务器、云数据库、COS、CDN、短信等热卖云产品特惠抢购
创作声明:本文为虚构创作,请勿与现实关联

广东老汉翻出67年前借条,连本带利30000亿,最终得到多少还款?

2011年,一位广东老汉在整理旧宅的时候,意外发现了一张叠成方形的纸张。展开一看,竟然是一张借据。后来,老人又发现了多张借据,并带着借据找上了政府。经过验证,政府承认了借据的真实性。同时通过换算,政府预估该借条价值三万亿元。

那么这些借据什么来头?为什么说这张借条价值三万亿元呢?最后这位广东老汉收到了多少还款呢?

接下来的内容,让我们一探究竟!

想要了解这张借条的真实面目,还要从这位广东老人开始。这位拿着67年借条找上政府的老人,名叫梁诗伟,来自江门大井头村。老人今年73岁,无儿无女,因生活窘迫,他要靠着低保才能生存。

尽管他过得不是很好,但是他很宝好自己的家。他总是逢人便说,自己家曾为抗日战争做出过很多贡献,家里有很多关于抗日战争的东西。十个人有九个人不相信他说的话,但是他有一位喜欢收藏的老友对此很感兴趣。

一天,老人梁诗伟决定整理一下自己的老屋。在整理老屋的时候,他发现有一个旧的首饰盒。首饰盒已经锈迹斑斑,费了好大的力,老人才把它打开。打开后,里面藏着很多很有年代感的东西,但最吸引老人注意力的,是一个已经泛黄的方形纸张。

展开纸张一看,上面赫然写道:我向大井头村的鸿文三姐借了六十斤大米,等战争胜利了,由地方政府按照双倍的份额归还。立据人抗日游击队队长李兆培。

这张纸条的出现,证实了老人说的话,他家确实曾为抗日战争做出过伟大贡献,他的父辈也算是抗日英雄。老人看到纸张后很是感动,并决定将它再次收藏起来。但是他的朋友说:“你现在的生活这么困难,拿着这张借条去找政府,说不定还可以拿到补偿。”

这句话指点了梁诗伟,很快,他便拿着借条找上了当地政府。他原本并不抱希望,但是经过找人鉴定,发现借据是真的。政府承认了借据,但由于年代久远,借据的价值难以估算,政府便直接给老人2万元的补偿。

拿到补偿金后,老人没有立即用掉,而是存进了银行。两年后,在他决定修缮老屋的时候,他才拿出来用。就在他修缮房子的时候,他又发现了一张跟之前差不多的借据。

上面写着:今借鸿文三姐38石70斤大米,五千元大洋,八根一两一根的金条,等战争胜利了,由地方政府偿还,利息两分。借款人:新鹤抗日游击队队长李兆培。日期:民国33年,12月29日。

上次老人拿到政府赔偿一事,很快就被周围邻居知道了。这一次,邻居们听说他又找到了借据,纷纷到他家来,想看看是怎么一回事。来他家的邻居都在劝老人再拿着借据去找政府,毕竟抗战时代,米和金条都是很难得的东西。

听罢,老人又像上次一样,拿着借据去找政府。但是经过政府相关工作人员一换算,这张借据的价值,让在场的人都下了一跳。一石米等于120斤,若是袁大头大洋,现在也值好几千块,还有8根黄金和这么多年来积累的利息。这么一算,这张借据价值达三万亿元。

因为这张借据金额比上张大太多了,政府也开始怀疑借据的真实性。同时,这件事很快就受到了很多关注,网络上的人议论纷纷。大部分网友都是持相信态度的,但是为了验证真实性,老人还是得找到当年见证过借据的知情人。

一时间,借据上的鸿文三姐、李兆培成为首要突破口。很多网友也在猜测鸿文三姐究竟是谁,在那个很多人都吃不上饭的年代,她为什么这么富有,又这么大方。她与老人梁诗伟又是什么关系呢?

追根溯源,原来鸿文三姐一位姨太太,因是富贵人家梁鸿文的第三房妾室,所以她被称为鸿文三姐,而梁鸿文正是那位老人的父亲,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成了孤儿,吃百家饭长大,后又一直流浪街头。后来被药店老板当作仆人,一直待在药店老板身边。

在药店,他得以学习药材相关的知识,因为嘴甜又醒目,老板非常喜欢他。随着战争的爆发,药店难以开下去,老板便举家移民外国,同时也带上了梁鸿文。

国外虽然没有战争的侵扰,但初到国外,梁鸿文既不语言不通,除了药材之外又没有别的一技之长。所以一开始,他的日子很不好过。但他从来没有自暴自弃过,做过各种各样的苦差事,慢慢地,他也积累了不少财富。

他用积累的财富在外国做生意,最后摇身一变成了富商。中国人讲究落叶归根,他也是一样。随着思乡之情日益强烈,他带着自己在国外积累的财富,在58岁那年,选择衣锦还乡。

归家那年,他选择定居在广东的大井头村。他拿着从国外带回来的钱购置土地,成了一个有钱的地主。因为那个年代的人都想传宗接代,为了生儿子,他一共娶了六房妻妾。梁诗伟就是他的第六任老婆生下的。

梁鸿文的正房和二房去世得早,在梁鸿文长眠后,梁家就由鸿文三姐掌管大权了。梁诗伟自然从小就也都得听她的。尽管非自己所生,鸿文三姐一样很重视他,帮他当作亲生儿子来抚养。

梁鸿文过世后,留下很丰厚的家业。鸿文三姐是一个聪明女人,她善于操持家中大小事。在管理家族生意方面,也是一把好手。虽然梁鸿文已经不在,但他的家业没有没落,反而越来越好。鸿文三姐是个有大义的人,在侄女加入游击队时,她二话不说就同意了。

战争如火如荼,战士们都吃不饱饭。一天,侄女带回了游击队队员,鸿文三姐一看是抗战英雄,便立马准备了满满当当的饭菜,让他们饱餐一顿。为了能够坚持打仗,李队长从鸿文三姐那里借来60斤白米,并立上了借据。

起初,鸿文三姐并不同意写,想直接送给他们。但在李队长的执着下,最终才写了。这便是老人发现的第一张借条。随着战斗的加剧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游击队,军队对食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。

李兆培只得又请鸿文三姐帮忙,不过所需之物在当时可谓是天价。不但有食物,还有大洋和金条,鸿文三姐毫不犹豫地将几乎所有的积蓄都拿了出来。这才有了后面老人梁诗伟发现的第二张借条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腾讯云图,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。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,模板丰富,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。
Top